文|楊忠銘
其實若要說我是無法脫離大自然的人,可能還言之過早。但當有一個人或一個議題來到我眼前,跟我索求什麼時,我能從自己的寶庫中拿出什麼來回應?當我開始認真想時,我的寶庫裡幾乎都是兒時的「自然」經驗。
文|楊忠銘
其實若要說我是無法脫離大自然的人,可能還言之過早。但當有一個人或一個議題來到我眼前,跟我索求什麼時,我能從自己的寶庫中拿出什麼來回應?當我開始認真想時,我的寶庫裡幾乎都是兒時的「自然」經驗。
疼痛是非理性的。痛苦使我走投無路,下不去也上不來。是上帝允許這些痛苦經歷我。或者,我懷疑,襲擊我的正是祂。是祂瓦解了我的免疫系統。使我身內的細胞彼此相噬。是祂扭傷了我的筋骨,賜予我寧以頭捶牆的疼痛。我黏糊的血肉彷彿被裝甲車輾過。我寧死未死且不允死。祂遺棄我,任由我一遍遍的舔舐自己的傷口。任憑我乾裂的嘴唇我的心發出苦毒的咒怨。啜泣,心碎的聲響,祂都充耳不聞。以至我深信自己被推落在光所不及的深淵。只是我尚未絕望,因為我聽見自己說,祂必定是瞎了聾了啞了。祂的愛是沒有兌現的承諾。祂又使我被人出賣。被包圍在尖酸刻薄的嘲諷與攻擊下。我累了,緘默,不再反擊,甚至厭惡禱告。我認出最後一個吐唾沫在我臉上的,不是別人,正是祂。祂仍未放過我。終於,我意識到自己只是糞堆裡蠕動的蟲蛆。我失去了言語。我的感覺也逐漸麻痺。懷疑自己是活著還是死了的。我靈裡發出最後的掙扎,主啊!你知道。在這一切的一切之後我死了。那虛空的虛空。我被人置放在墓穴之中,與渾身鞭傷、釘痕的那人同埋。又隔了一天。第三日清晨,我與祂同復活。
在耶穌「浪子的比喻」中,說到一位慷慨無私、滿心仁愛的父親,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表面乖順,向來不敢違逆父親,小兒子卻自命不凡,不甘受約束;以致父親尚且健在竟要求均分家業,好外出闖蕩⋯,浪子最終散盡家產,窮途潦倒到一個地步,甚至欲與所放牧的豬爭食亦不可得。他在絕境中猛然醒悟過來,明白自己的妄自尊大驕痴無忌,既得罪了天也得罪了父親。於是興起回家懇求父親接納,哪怕是做一個家僕的念頭⋯。殊不知在另外那頭,父親日日夜夜守在家門口,引頸盼望兒子的歸來⋯。耶穌以此隱喻天父上帝與這個如同浪子的世界的實相。
主前七世紀,上帝的選民北國以色列,在亞述統治飽受亡國奴的痛苦和恥辱;接續面臨的卻是巴比倫兵臨城下。先知哈巴谷站在城樓上瞭望,向耶和華上帝呼訴哀情,卻在禱告的結尾得聖靈安慰,於是說:
雅各(猶太人的祖先,族長)攻於心計,曾經為了家族繼承權,而兩次設計謀奪長兄的名份。雅各的性格矛盾糾結,他一方面心存上帝,嚮往神的祝福;卻又不能抑制自私自利,不能擺脫自我中心,做一個順服天意的人。雅各後來得名以色列,意思是神與之或為之摔角,隱喻雅各與其後代,在自我與天命中擺盪、掙扎不休的性格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