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沒有去過馬祖高登島的人來說,它不過地圖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點,但對於作者而言,在離開那裡後的數度造訪,都會讓他想起青春年少時的馬祖風景,並勾起他不斷想探索何謂馬祖生活的渴望。
文圖 │楊鎮豪
(上圖 / 龜島│「芹」一字在福州話謂「稻草堆」,「芹囝」則是小稻草堆。芹壁是草堆 之𤩹,芹囝的小稻草堆,指的便是狀如烏龜的「龜島」。登上龜島,站在島上環看海水清澈見底,水澗明鏡,故龜島之澳,古地名為「鏡」。)
1997年服役海軍時,長官詢問我要不要前往馬祖高登島駐防?這是提問也好,不是也好,或者其實只是我某種逃避心理的作祟也罷,當時,我不假思索地一口答應了。一週後,我拿著船票到了南竿,又轉搭了菜船,登上了最前線的高登島。
外島服役是許多男人共有的經驗和記憶。馬祖在國軍入駐近半個多世紀後,形成了所謂臺灣的連江文化,說穿了大致上都是些軍旅生活的點滴,但卻沒有如金門八二三砲戰洗禮來的讓人印象深刻。
所謂連江文化到底是什麼呢?馬祖生活又是什麼呢?當初,我遙遙望著褔州的北筊半島,慢船開到這裡,褔州馬尾港近在咫尺,從高登島回首可見的亮島上,有個一塊巨大的石牌,上面寫著:「海角天涯」四字。就在那一刻,我才理解意識形態風景,如何在疆界上進行切割。
這幾年來馬祖令我感觸最深的不是戰地轉型為風景區的形象,而是溫度。記得一回因溫度遽降,得了感冒,後來我就問起島上居民馬祖的冬季氣候。幾戶老人家都紛紛表示,寒流入侵馬祖時,溫度可降至零度,甚至零下,時而飄上小雪或結上晨霜。但這幾年來低溫已非常少見,全球暖化似乎讓白色的島嶼風景也不再了。
這幾年來,我從事攝影教育的工作,經常和學生前往馬祖拍照,大家在本期中看到的照片說來是我的一種札記。其中有些可能是大家經常聽到,卻不常看見的畫面,而我希望從這些圖像札記中,你也會發現一些馬祖給人的震撼。也許,我們常常都看到了,或走到了很遠的國度,卻不知道在自己國家的地圖上,有著這麼一個地景,說著一種不同的空間語言。
東湧燈塔│1988年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是中華民國最北的一座古蹟。馬關條約,清朝將褔州馬尾港設為國際商港,為了指引其船隻順利進港,故請英國設計師在世尾山山腰,築此燈塔。
南竿雲台山觀日│雲台山是馬祖最佳的視點,夏日芒草滿山遍野,夕陽的遠方是馬祖的北茭漁村。
「芹𤩹村│蔣總統萬歲」此一標語放在北竿芹𤩹村上,此語雖說不及一世紀,但其深重的意涵在此數百年,從清太學藍鼎元記載:「宇內東南諸省,皆濱海形勢之雄,以閩為最。上撐江、浙,下控百粵,西距萬山,東拊諸彝,固中原一大屏翰。」(藍鼎元,《鹿洲全集‧鹿洲初集》)閩指褔州,形勢之雄更接了中原一大屏翰,可知蔣故總統何以死守住連江各島,做為反攻大陸的重要基地。《福州府志》卷之五〈輿地志五.山川下‧連江縣〉,亦指出:「上竿塘山,有竹扈、湖尾等六澳。下竿塘山,有白沙、鏡港等七澳。居民以漁為業。洪武二十年徙其民於(連江)縣,(竿塘)二山遂廢。」此文上竿為馬祖南竿,下竿為北竿,鏡澳為現在的芹𤩹,地名為原「鏡港」。元代,洪武帝為了他自己的覇業,要這二島十三澳居民全數遷村至內陸沿海,將二山(南北竿)做為軍事用途。所以各式各樣的反共標語,就長遠的歴史看來,可視為文化地理上的一種見解。
北竿午沙北海坑道│開鑿於民國58年,自開鑿後就沒啟用過,該坑道和南竿及東引坑道是規模較細緻的坑道。
「八八坑道│「開罈百里香,洗甕醉千家」這句馬祖名言,得走進馬祖酒廠「八八 坑道」才能體會。最大的坑道式釀酒廠即使在炎熱夏日,坑內溫度依舊自然維持在二十度上下。酒甕手刻的馬祖酒廠即為1960年代的手工老甕。幾年前馬祖酒廠以「千錘百鍊」的戰地精神,所傳述的便是鬼斧神工的的花崗坑道傳奇。
國之北疆│西引后澳的「北固礁」,即是中華民國最北的位置。
閃長岩│屬火山岩的一種。馬祖東引有一傳說,一日漁民出海捕漁,訝然東方一夜間湧現大島,爾後漁民又發現過此島湧浪轉大,故取名為東湧。其實不難想像火山造島的神話。閃長岩最壯頤見於紫澳,該處前有廢棄廟宇,上額寫著:「浩然正氣」。我大約在此廟附近繞行考查過不下數十次,馬祖有浮屍立廟的文化,浩然正氣四字由左至右,是民國後西化書寫形式,水泥作工故不為舊廟,但若為軍廟,那廟形也似乎不夠英挺,經過我四處打聽後,當地人才告訴我,是被水鬼摸哨,不幸身亡的軍魂廟祠,又稱張將軍廟。
南竿津沙的老洗衣店│早期住軍人數眾多,這家洗衣店的生意也應不暇接。沿著街道走入這個小小的廢棄空間,時空的樣式並不因它的老舊而抹去它在閩藍色上的美。
南舊日痕跡│竿津沙的房子都在重建中,也有一些房子是自舊屋改良,從中間最傳統的的枕木和柱腳石,到內牆舊水泥,及外邊的鋼筋混泥土,都一而再地訴說著空間的延展和生活的想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