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荷蘭的Audi設計比賽中脫穎而出的作品「飛天綠毯」是一個看了就讓人開心的作品。這個設計為都市帶來了流動的饗宴、歡愉的場景,而荷蘭的設計團隊在過去一年中更是受邀到許多如古根漢這一類的重量級博物館去分享他們當時的創作靈感。
文│有容編輯台 圖│The Flying Grass Carpet、HUNK-design、Eddy Kaijser
一個處處可見公園綠地的城市是很宜人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綠化的多寡會影響到都會的居住舒適度。人們在這些城市的綠色花園裡享受陽光、盡情嬉戲或與三兩好友野餐的畫面大概可以算是每個人都會覺得幸福的場景吧!
飛天綠毯的誕生就像是幸福的催生者。這個具有「移動公園」特質的作品是一條可拆可裝,能在各地飛來飛去、短暫停留的美麗綠毯,當它降落、組裝成形時,綠毯便立刻搖身成為繁忙城市中的綠洲。
已在歐洲許多大城中展示過的飛天綠毯是由一百種人工草皮所構成,它是荷蘭的設計團隊HUNK-design and ID Eddy用不同特性和顏色的草皮,並以波斯地毯的圖樣與概念所完成的作品。它的規格大小有18x22公尺到25x36公尺兩種,組裝時的可調整性很高,因此能適應各地環境,讓這種暫時性綠地的樂趣得以廣泛散播。
降落在城市中心的綠毯十分適合各式各樣的活動,它就如同一般公園,你可以躺在草皮上渡過慵懶的下午,也可以在這裡和朋友玩樂。由於它仿波斯花紋圖樣的獨特性,所以又增加了幾分異國風情。現在它成為了歐洲所多大城如柏林、阿姆斯特丹、馬德里、布達佩斯等特殊活動場地裝置的首選。
這個總重量有6375公斤,由荷蘭設計師創造的綠毯為公共空間帶來了充滿奇趣的改變,以往難以想見的大片綠地像從天而降般的誕生,產生的效果令所有曾在這樣的綠毯上消磨時光的人驚喜萬分。
像它之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威斯特公園的另類藝術節(Kunstvlaai festival)降落登場時,與現代的公園渾然天成,宛如從公園延伸出另一片優美的綠色地景。有些民眾一開始看到它時,小心翼翼地繞道而行,有些則是立刻融入其中、大膽使用。飛天綠毯在這個藝術節中成為公園的社交中心,茵茵綠草上成群的人們,有的野餐,有的飲酒,有的談笑生風,瞬間就像在一座荷蘭的現代化公園裡出現了波斯風情的綠洲!
飛天綠毯不僅是平面的作品,綠毯上的草高矮不一,所以能展現出立體感。還有,雖然它的總面積很大,但運送起來卻很簡單,18x21.6公尺的綠毯只需一台貨車。放上貨車之前必須把綠毯分成幾個部份捲起來,18x21.6公尺這種比較小的綠毯可以分成12個直徑0.6公尺,寬3.6公尺的小捲。當然,這種運送的便利性無疑地增加了它使用的比例與接受度。
提到飛天綠毯的設計,它的概念是來自HUNK設計工作室的兩位設計師BartCardinaal和Nadine Roos,還有全方位藝術家Eddy Kaijser (又名IDEddy)。設計者之一的Bart說:「飛天綠毯是一座獨特、有趣但暫時性的樂園,它可以被置放在任何地方,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因環境的改變而增加,同時也替水泥叢林般的都市帶來綠意。簡單說,我們想要做一個讓人們放鬆、玩耍、野餐以及進行各種活動的地方,我們想要看到都市人開心的樣子。所以在我們的腦海中就浮現了像童話故事般的畫面,想像著一條飛天綠毯從一個城市旅行到另一個城市,而且透過它將城市裡原本不相識的人們連結起來。這樣的一種出發點是這個作品的精神所在。若要以一句話來說明它,那真的就只是想要看到使用者因它而快樂。」
飛天綠毯絕對是都市規劃上一次嶄新的探索運動,或許可以稱之為Pop-up City。全世界的建築師、設計家和都市規劃者都在找尋一個解答─「如何在一個變化速度之快史無前例的世界裡進行城市的規劃?」七○年代初期,Archigram(請見註1)提出了一些想像性的概念,以未來主義的色彩,透過科技描繪出一個個虛擬的新場景,他們所提出的the Walking City, the Instant City 以及 the Plug-in City裡的概念以及技術,在將近四十年後的今天似已可行。
在這樣的時代裡,每一個社會與全球的連結越來越緊密,其改變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放眼所有城市所面臨的問題都與經濟快速轉型、政經文化多變息息相關,那麼就讓我們來自問一下:「目前你所居住的城市有沒有提供給在這種劇烈變動下的人們一種喘息、休憩、參與跟被撫慰的功能?」這正是飛天綠毯設計團隊不斷自問的一個問題。
居住在大都市中,面對著各種壓力的人們大概都渴望擁有一個趣味性、功能性與彈性更高的都市環境與景觀,因為它深深影響了我們的城市參與度與居住舒適度。飛天綠毯的誕生某種程度回應了這樣的需求,尤其是在私人領域隨個人財富不斷快速擴張,被壓縮的公眾領域品質逐步惡化的此時,這樣一條可移動的綠毯提供了都市人享受城市生活的另類選擇,它為所到之處帶來的愜意、舒適、美感與休閒氣氛的確是曾添了人們的幸福感,而這也正是設計團隊HUNK-design與Eddy Kaijser的初衷….
註1│關於Archigram
Archigram「建築電訊」是英國一個團體辦的雜誌,它出現於改革西歐現代社會思潮蜂湧的六零年代,代表一種非主流的建築新觀點。Archigram追求自由、不在乎邏輯、不考慮可行性,在無邊無際的想像力之下,大力顛覆學院派的思維。當年初出校門,出身背景各不相同的六位年輕人,以這本雜誌作為分享概念的管道以及交流觀點的平台。他們以天馬行空的手法,在建築設計與都市規劃方面陸續發表前衛大膽的提案,一度引起建築界相當大的爭議。
這個不以商業功利效益為訴求的建築次團體,它不僅對當時的英國藝術風潮造成震撼,也進一步衝擊歐、美、日的建築風貌。二十世紀末,「建築電訊」在六零年代提出的各種預言式提案,逐一在世界發生。簡言之,他們認為城市是一連串事件的集合體,建築反倒是次要的。一個理想的城市應該是讓人能隨意出入那些好玩的地方,參與好玩的事。因此,建築應當是能夠移動的,所以有了長腳的房子、可拼裝的建築、用管線連結的空中之城、充氣屋、電腦城市、艙屋、接合城市等充滿趣味性的作品。他們鼓吹著建築不需要永遠是方正而固定的,它可以具有奇形怪狀,甚至歪七扭八的接合。總之,在他們提倡的宛如普普風拼貼藝術般的概念之下,建築流露出了更活潑而充滿想像力的氣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