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韓國東亞日報文化版以將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報導了由朴志夏與徐廷敏組成的二人樂團숨[suːm]。她們專攻的雖是韓國傳統樂器,但卻一直致力於演奏自己的創作,試圖從古樂器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文│有容編輯台 圖│朴志夏、徐廷敏
陰雨綿綿的台北終於有了放晴的一天。台北國際藝術村的鋼琴室裡,只有蠟燭泛出的微光,兩位安靜等待著開演的年輕音樂家,來自韓國首爾,青春而堅定。朴志夏專功的是笙與觱篥、徐廷敏主修的則是起源於一千五百年前古伽耶國時的伽耶琴。
那天,鋼琴室裡坐著滿滿的人,從朴志夏發出第一個樂音開始,全場鴉雀無聲,觀眾宛如跟上了音樂家的呼吸節奏,一起屏氣凝神了。然後在徐廷敏撥弦的瞬間,我們都像跟著她,換了一口氣。這個在韓國非常少見的二人組打破了我們對韓國傳統音樂的刻板印象。她們自己作曲,自己演奏,用音樂訴說自己生活的故事。她們不像許多韓國樂團一樣有著英文的團名,朴志夏說:「我一開始就想到用漢字或韓文,最後想到了숨[suːm]這個字。這個韓文字如果要將它如實地翻譯成別的語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它約略能解釋為『呼吸』或『內在的氣息』」。至於為什麼會想到這樣的團名呢?她說:「我們每天生活都要呼吸,而我們的音樂就在生活之中,也就是說一邊生活,一邊呼吸,音樂存在其中的每分每秒。」
2007年12月成團至今,她們兩人曾到英國、法國、加拿大、巴西演出,深受好評。尤其是她們在創作上的實驗精神,使她們呈現出了非常不同於韓國傳統音樂的風格。這個充滿了想像力的音樂二人組成為了韓國獨具特色的青年音樂團體,也得到了韓國文化部(文化體育觀光部)21世紀韓國音樂項目的「實驗精神獎」。
回顧這個音樂二人組的成團歷史,朴志夏與徐廷敏其實是國立韓國藝術大學的同學。由於學的都是傳統樂器,因此她們在大學中所經歷的學習過程有很多類似處。比如傳統音樂的教授們都認為傳統音樂就是跟著古譜,練就技巧,如果能彈的跟教授一樣好,那就是最高境界。也就是說一旦學了傳統音樂,就有一大堆的規則要遵守,如果想要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很容易便會被說成離經叛道。再加上,每個傳承都固守著自己的理念,門第觀念很重,所以實際上要能走出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風格,對演奏傳統樂器的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專功傳統管樂的朴志夏說:「在大學吹奏觱篥時,我思考著我只要跟老師吹的一樣好,就能得高分。然後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可以被取代的演奏者啊!因為別人也能一樣努力,也能吹得像教授一樣好,難道我就只要做到這樣就好了嗎?我對自己的音樂之路有了疑問。」
而主修伽耶琴的徐廷敏則提到伽耶琴的學習環境中其實是充滿著競爭與派別。她說:「在藝術大學唸書時,老師們都會鼓勵同學參加樂團,去面對激烈甚至惡性的競爭,我對於競爭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我就自己去找一些韓國傳統舞團,試著為他們伴奏。事實上,音樂對我來說就是一種『表達』,我不明白為什麼它變成如此激烈的競爭?此外,在韓國的傳統音樂界中,是不是固守著傳統中的元素跟規則是很重要的,因此當有些音樂家呈現出不同的味道時,很容易受到批判,或者是被歸類成洋派、外國風。」
事實上,對於朴志夏與徐廷敏來說,她們認為所謂的傳統也是慢慢演進與變化的結果。什麼叫做真正的傳統呢?為什麼在音樂會演奏時不那麼傳統的音樂家,就要被說成是國外回來的?這些問題,曾經不斷地盤旋在她們的腦海中,最後也成為了她們奮力尋找自己的聲音的動力。
近三年來,她們的足跡遍及越來越多的地方。藉由音樂,認識了非常多不同文化的人,但是她們卻也越來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更想努力的學習、吸收、創作與演出。她們說:「其實我們最早組團時有四個成員,後來因為一些因素,只留下我們兩人。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樂團一定要有Bass跟旋律,我們卻想丟開這些成規,純粹地尋找我們兩人之間的和諧之音。所以當我們從四個人變成二人組時,我們非常努力地展現我們兩人的成果,也是為了證明沒有人做過的事並不代表做不到。」
實際上,朴志夏與徐廷敏在國立韓國藝術大學讀書時並不算是很熟的同學,她們的性格也截然不同,可是因為對音樂的想法很類似,所以能夠組合在一起。當意見相左時,她們也會爭執,但習慣上就是當場講明彼此的想法,解決分歧,透過溝通來了解對方。她們說:「因為是一個組合的團體,所以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出去演奏時,不是其中一個人演奏得好叫做成功,而是我們兩人合奏的密合度有多高,才是成功的要件,這其中也包含了我們之間的和諧度。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是一起做音樂的伙伴,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獨奏家。」
我們都知道,韓國政府這些年所推動的文化政策對他們國內的藝術家有很多助益,像朴志夏與徐廷敏就接受了不少政府的協助,因而拓展了她們的舞台。透過音樂,她們比許多同齡的韓國年輕人有了更多的生活視野與文化交流的經驗,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她們也不斷在反省跟思索自己的未來。彈奏伽耶琴的徐廷敏說:「我記得在大學上課時,有時我們會練習古調,而我會問教授說這真是以前農夫在種菜時彈的曲子嗎?老實說,教授也不確定。當時我就想,我們一直在彈傳統的曲子,但我們又不生活在那個時代,為什麼不能做符合這個時代的音樂呢?我要強調我絕不是一個反對傳統的人,但我知道我是生活在現在的人。對我而言,我在舞台上所演奏出來的音樂就反映了我這個人,不管是我的個性或我的生命經驗,都會藉由音樂忠實地呈現出來,所以我跟志夏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努力地活我們生命的每分每秒,這樣下去的話,我們年老時應該會是內在非常豐富的音樂家。」
在伽耶琴大合奏的舞台上曾經聽不到自己聲音的徐廷敏不久前才走過一段低潮,當時的她不斷自問為什麼要學音樂?活到現在,到底要做什麼?難道學音樂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或加入競爭?在最迷惘的時候,是朴志夏在一旁不斷地鼓勵她去尋找自己的聲音,不用為了向別人證明什麼,而是為了自己,繼續演奏…現在的徐廷敏用「幸福」形容自己的心境,對於能擁有「演奏音樂」這樣的才能充滿了無限的感謝。
2010年的年終,兩位充滿朝氣的韓國年輕音樂家很確定她們將持續創作,自己作曲,自己演奏,不只侷限在傳統的曲調中,而是彈奏出自己的感覺,在琴音中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或者就像朴志夏說的:「我們要創作在韓國傳統音樂中比較欠缺的『畫面』,讓我們的觀眾在這些有畫面的音樂中,跟著我們一起呼吸,一起探索自己內在的世界….」
初初看到朴志夏與徐廷敏演出的那天下午,陽光燦爛,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原來在日本統治韓國時期,所有的傳統音樂都是被禁的,現在行情走俏、學習人口眾多、學費也極為昂貴的伽耶琴原來曾被日本人視為低下的樂器….幾十年過後的今天,韓國傳統音樂不只被復興與保存,不只被視為珍貴的文化財,也在世界的舞台上,因為樂曲的現代化(甚至演出流行音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有人擔心這種狀況會不會也變成一種傳統呢?也許。但對於像朴志夏與徐廷敏這樣的新世代音樂家來說,傳統音樂界所需要的或許正是這未知的改變。
多一些自在呼吸的空間,將是她們懷抱著傳統樂器時,內心的所願!
Face Book http://www.facebook.com/breathmusic2
Website│ club.cyworld.com/breathe-music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