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漂浮的世界遺址-柬埔寨的水上人家.jpg 

文圖 / Moeun Nhean

作者Moeun Nhean在柬埔寨創辦了第一本英文雜誌「The Cambodian Scene」,長年致力於推動柬埔寨文化。他多次走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址的洞里薩湖水上人家,記錄下這個東南亞最大的漂浮聚落生活的景況。

 

多數人走訪柬埔寨,都選擇旺季時人山人海的吳哥窟,可是你知道其實柬埔寨還有很豐富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嗎?其中洞里薩湖上的水上人家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址呢!   

由於柬埔寨人民攝取蛋白質主要的來源是魚,因此這個國家很自然地有許多村落都是臨湖或河而成,甚至有些村落就乾脆建在水路上。而這種水上聚落當然就以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為最。

洞里薩湖之南的普薩(Pursat)省內有個包括了五個水上村落的孔彭倫「漂浮社區」(Kompong Luong)。正如所有的水上人家一樣,這個社區已有高度發展,是個繁忙的小鎮。這裡的漁人、造船伕跟商家提供水上人家那些陸地村落的村民所需的一切。因此孔彭倫水上社區的居民幾乎可以一生不要「著陸」。

02-漂浮的世界遺址-柬埔寨的水上人家.jpg 

孔彭倫水上社區包含了五個村子,1214個家庭,6962位居民。村長說:「我們共有四種族群的人共生於此。包括高棉人、越南人、華人跟當地信奉回教的一個少數民族Cham。」全社區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靠捕魚維生,其他人就從事造船、織網或漁獲加工。

據該省的文化部長Mr. Mao Sophorn說:「孔彭倫社區在遠古時代就是一個小漁村,但在後吳哥時期,它被當時的國王用作皇室的港口,尤其在戰爭時,更是國王的秘港,但同時也是國王絕對不用擔心有人來偷襲或埋伏的休憩之地。這可以解釋此地地名Kompong Luong(孔彭倫)的由來。在高棉語裡「Kampong」指的是可供浸浴、汲水與泊船之處,而Luong則意味著國王或君主。

住在孔彭倫漂浮社區的村長Chork Kimseng大半生都住在這裡,但現在他開始憂慮眼前這個水上聚落文化與傳統生活方式將面臨消失的危機。他說:「過去這裡的家家戶戶都靠捕魚維生,但因為漁民的大量增加與漁獲的加速減少,我就只好轉業,改行造船,以前我們這裡的漁民要造船時,大半都會自己買木材送來給我。可惜現在生意不好,漁民都抓不到魚,所以就沒錢來買船,畢竟船價並不便宜啊!

25歲的Chhuo Seng Nea曾經做過小販,現在是個學生,並從陸上到水上來生活。她就像現在許多移居到水上的居民一樣,並非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 她說:「我很喜歡孔彭倫(Kompong Luong)這個水上聚落,因為它就像陸地上的小鎮,什麼都有。這裡有市場、診所、水上寺院、學校、水上加油站。晚上,燈火在水面上的倒影好美! 然後我們還有卡拉ok、餐廳,所以水上人家可做的事其實很多!

03-漂浮的世界遺址-柬埔寨的水上人家.jpg 

Chhuo Seng Nea還說:「我記得住在水上人家很多年後第一次上岸時,覺得整個地都在搖晃,好恐怖,那種著陸的感覺好怪啊!雖然住在水上也有很辛苦的時候,就像暴風雨或是每天河岸的水位上上下下時房子就會搖晃,不過這只是小問題。水上生活帶給我的美好回憶比它的缺點多得多。」

不過有些居民也難免抱怨每個雨季他們都要面對暴風雨的威脅,而這些年漁獲又遞減,還有一個最常見的困難─房子會隨著水漲與水退而上下浮動,至於交叉來往於村落間的船隻,當然也讓人感到鬧哄哄的。

04-漂浮的世界遺址-柬埔寨的水上人家.jpg 

水上人家一年主要有兩次的遷移,他們在雨季來臨時必須搬到近河岸處,以避開暴風雨;而當旱季來臨,水位下降時,他們則須搬到整個湖的湖水最深處去羣居。基本上整個水上村落需要搭建在一個水深一到四公尺的地方。

現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水上人家戶戶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最嚴重的當然是漁獲的遞減,這個情況如果持續惡化,也許有朝一日居民將被迫離開這個「不尋常」的家。而另一個可能會比搬家更早來到的問題就是當魚越來越少時,漁民的競爭就會白熱化,屆時水上人家原有的和諧也會受到挑戰。

   不過,最少到目前為止,這個東南亞最大的水上聚落還是如過去幾世紀一樣在漂浮在洞里薩湖上,隨著日升月落,過著與水為伍的日子。

05-漂浮的世界遺址-柬埔寨的水上人家.jpg

如何去到洞里薩湖之南的漂浮社區Kampong Luong

從洞里薩湖之南的Pursat省搭五號公車,約三十五公里車程,於Krakor下車。

Krakor市場往北走三公里至碼頭搭船,船程約兩小時。

費用按船種而定,約十到十五塊美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