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_chou_s.jpg  

在本次展期中,我們有兩個手作工作坊,其一是周媽媽的手打圍巾,其二是幅新廖老師的手織抱枕。周媽媽說:「打毛線的快樂是自己手作時的享受、完成時的成就,以及送出時對方的開心!而看到他們使用時,我覺得我比收禮的人還要開心呢!」此次,為了樂園展覽中的作品,兩位手作專家都卯足了全力,義務協助了很多細節,在此深深致謝!

文圖─玉溪有容編輯台

在還沒念小學之前,周媽媽便會模仿能用鉤針勾出一整件床罩的大姊在打毛線時的模樣了。上小學後,她開始勾出自己的娃娃,包括頭髮與衣裙;後來,她一路舞動勾針地長大。高三那年,周媽媽接觸了更多手工織品,每每掛上牆後,總有人驚嘆不已。

「小時候,我曾幫養樂多罐勾織裙子,但做過最特別的,還是這次為了樂園這個展覽織出來的可麗餅內餡玩具了!」周媽媽說。「我看著Vicky找來給我的資料圖片,想著到底要怎樣把那些形狀呈現出來,這個過程很有趣。我開始動手勾的時候,需要想到線的數量,以及在哪邊需要多幾針;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手摸著玩具時的感覺,應該要扎實又有份量。為了扎實,勾的時候就需要施加更多力氣;而為了讓它耐洗、不易起毛球,材質也經過挑選。其中,比較有趣的一項玩具是荷包蛋。因為蛋白是從液體定型,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讓每一個荷包蛋外圍的曲線都有稍稍的不同。」

11-02_crep_s.jpg  11-03_crep_s.jpg  

周媽媽又說:「製作這些可麗餅玩具,不像已有的圖騰有制式化的勾法,不見得非得要這樣勾,也不需要按照誰教的去做。打毛線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並沒有一定非得這麼做的道理;而且方法千樣百種,造就千變萬化,這便是它饒富趣味之處。會用鉤針的人,其實就會看得出這些可麗餅是怎麼做出來的。」

周媽媽累積的手織經驗是大姊跟成長環境所給予的,她說:「我覺得,接受了別人給的,就該傳遞下去。」周媽媽曾經夢想著要開一間工作室,因為她想分享,讓更多人把隨手便可取得的材料跟工具,經過雙手,織成圍巾、帽子等等,做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而且她常常強調─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只是需要開發。

現在的我們,習慣將大部份的時間花在瀏覽智慧型手機、電腦網路上的訊息。也許可以試試,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將目光從螢幕拉往自己的雙手;藉由專注一件事來思考過程與邏輯,從感受一針一針勾織造成的變化,享受完成一件作品的快樂!

11-04_crep_s.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