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_cover photo  

天上的雲端,太陽升起落下的那一點,在此,盡收眼底。編輯台分享

 

將近三年前,我們跟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建築繁殖場」開始改造了基金會的山中辦公所Studio 94。起初,只有三位成員進駐其間,以此為家;他們自己設計、動手、摸索,預備把這個創作當成是各自的畢業作品。後來,一代又一代的繁殖場學弟學妹,也依序進來幫忙。兩個四季裡,這些研究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團隊合作」的動人;而他們烈日也作,寒冬也作的精神,更是讓這基地宛如變身為另類的少林寺,成了一群青春建築人的練功房。

 

三年來,建築繁殖場的大孩子們在Studio 94 完成了許多「很不正常」的實驗空間;他們天馬行空、充滿玩性地發揮各自的想像,打造了一個遊園般的場域,一個宛如迷宮的境。如今來到這裡的人,根本無從看見一點點過往空間的殘破痕跡;那舊有的陰暗、錯置與無序,已經全被破解與重置了。

 

2011 年,我們在完成第一階段的空間改造計畫後,曾經以「想像、建造、生活、感受」為題,在基地上做了一個展覽。當時我們這樣寫著

 

建築繁殖場透過各種想像與手法,一點一點讓空間的生命逐步復原,最後終將那誨暗乏味的過去遠遠拋開。風,進來了;光,進來了;人,進來了;味道,進來了;聲音,也進來了。不同的人,開始在這裡鑿下了生活的痕跡。

 

後來,我們發現在這個看似只有舊房子本身的場域中,其實有著一個無限延伸的虛擬基地,它到天上的雲端,到遠方的山陵線,到太陽升起落下的那一點,也到農家美妙的田園裡。原來,地界有限,心界無邊;原來,基地可以很小,想像卻能無限。

 

謝謝建築繁殖場,以及帶領著他們的呂理煌老師。這期季刊,我們僅以在這裡完成了碩士創作的吳緯鴻、王國信、林雨祥與王士豪的部分論文,讓大家更了解他們的理念與觀點;同時,也特別謝謝在這將近三年的時光中,進進出出,前來救火或支援的繁殖場各代成員;Studio 94 若不是因你們付出的日日夜夜,絕對還是停留在舊日的晦暗之中。

謝謝這個從台灣土地上長出來的建築團隊,為海拔380公尺的Studio 94 引來了宜人的氛圍,讓我們在學習與工作的過程中,對人與空間的親密關係有了更深的感受。在這裡,我們終倚著光、撫著風,看著季節流動,聽著蟲鳴鳥叫,聞著青草花香,如此生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