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周治平_歲月照_DSCF9998s.jpg

1968年,治平兩歲

 

文/圖─周治平

 

敬從底片到數位的攝影歲月。

在我學攝影的時代,從按下照相機快門拍下一幅影像,到看到照片之前要經過好幾個步驟:

  1. 1.        把整捲底片拍完。
  2. 2.        進暗房將底片沖洗顯影。
  3. 3.        將沖好的整捲底片六張一剪裁開,用印相框放出一張整捲底片的印樣照片。
  4. 4.        挑選要放大的底片再進暗房做出照片成品。

這四個步驟本身還包含了無數的小步驟。通常這樣的流程要經過數天到數週不等,在照片最後被放大出來之前,拍攝的結果都還是一個問號;而等待與處理影像出現的過程,也是攝影學習的一部份。進入數位時代後,我用Apple iPad Air平板拍攝一張照片,從按下螢幕上的虛擬快門按鈕到看見一張9.7吋的放大照片,時間甚至不需一秒。

沒有了等待影像的醞釀,有時還真感到些空虛,但是能馬上看到拍攝的影像,在工作時,心理壓力減少了一大半,這也是數位化的優點。我想著,何不把兩者結合起來?於是,開始嘗試用數位的方式,將以前拍攝的幻燈片拷貝成數位檔案,將手邊的器材組合成一個拷貝機器;這一搞,可把幾十年的攝影生涯都串起來了。

04-2 周治平_DSC_8822Ms.jpg

2007310日的我

這張照片拍攝於我使用底片的後期(2007),相機用的仍是大學時代的舊機器Nikon F2(1971年發表),問世至今已經超過40年,而我翻拍用的相機,則是去年(2013)才購入的。我從國中時代開始接觸相機,當時是1980年左右。大學時代從攝影助理開始入行工作,是我二十歲那年(1986)。轉眼間,快30年過去了。現在,拿起相機拍攝正在拍攝自己的我,透過觀景窗與底片上那個從前的我對望,不禁笑了起來。

這段飛逝的攝影歲月啊!

 

---

 

原始照片│

相機—Nikon F2AS (1977)

鏡頭—Nikon AI Nikkor 45mm 1:2.8P (2001)

底片—Fujifilm FUJICHROME PROVIA 100F (RDPIII) (2005)

 

數位化│

相機—Nikon D800E (2012)

延伸筒—Nikon PK11, PK12, PK13 Extension Tube (1970s),近距離調焦用

鏡頭—Nikon AF Micro Nikkor 60mm 1:2.8D (1993)

轉接環—Nikon BR-5 Mount Adapter Ring (1970s),銜接不同口徑的鏡頭配件

幻燈片翻拍器—Nikon ES-1 Slide Copying Adapter (2007)

04-3 周治平_DSCF4462s.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