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0394s  

父親在1949年來台後,沒有入學念書,但到處聽課,喜歡讀書寫字,求知若渴。但就是買不起書,於是他便抄書寫字,《資治通鑑》、《五代十國》…他全都抄了回來。這個書櫃,當年擺放的就是父親親手抄寫的一整套《資治通鑑》。 文圖─黃又青

父親有一個半身高的實木書櫃,矮矮的底座上架著一個兩層的櫃子,櫃子有左右拉門,門上有個鎖,是一根回形鐵片,鐵片插過兩片門框上的孔,門就鎖住,拉出鐵片,就可以開門,但是鐵片不會掉出來,只會掛在孔外。

當年我還住在家裡的時候,那個書櫃裡面擺了父親親手抄寫的《資治通鑑》,一整套。書櫃上放了電話,我常坐在地上,靠著書櫃和同學講電話,有時還一手玩著門鎖,隨著我的聊天速度,把鐵片插進拔出,偶而拉開門瞄兩眼書背上端正的字跡,有時電話講完了,我依然坐在地上,研究鐵片的道理。多年後,少女電話裡都講些什麼,我早已記不得了,而那一套書,我雖是一行也沒讀過,但是它的珍貴,我是放在心上的。

忘了是哪一年,我已經不住家裡,哥哥打長途電話來,說父親把那一套書丟到垃圾車裡了,事情發生時,沒人知道,當然也就沒人去撿回來。我在電話裡怪罪父親時,他只輕輕地說:「沒用了。」

父親也是1949年來台的那批年輕孩子之一,來到台灣之後,沒有入學念書,但到處聽課也滿足了他喜歡讀書寫字的嗜好,因此各處講堂成了他的學校,各大學者都是他的老師,至於書呢?父親是買不起的,但是抄書寫字難不倒他,於是《資治通鑑》、《五代十國》…全都被他從圖書館給抄了回來。要有多大的能耐才能這樣抄書來讀?我不得而知,只有佩服。而當然,這件事也就常被母親拿來勸我和哥哥珍惜不必費力就有書可讀的日子。

只是,當年求知若渴的青年為何老來棄年輕苦學如敝屣?是所學沒得發揮?是沒有同好對談?是怨嘆生命多違且無奈?還是他看透了人生這一檔事?

20120106 (1)s  

父親當年穿著奶奶縫給他的棉布內褲來到台灣,知道回不去了,就追求母親,結了婚,有了我所以為的父親唯一的家。只是父親的心從來沒有離開過有列祖宗祠的故鄉,但我也是到了高中才知道父親常年託人從香港帶信帶錢回家,回他當年離開的家,那裡有他的母親、妻子、女兒,和一個沒見過父親的兒子,單名「遲」。

那年開放探親,父親回去了,是什麼樣的揪心場景,我無法想像,只聽哥哥說墳前磕頭痛哭。我只能心疼父親,心疼他母親離世,心疼他年幼兒女已滿臉滄桑,也心疼那年少雄心離家,卻頓時有家歸不得的心慌意亂,更心疼那少年老來返鄉,又不知能把這中間的牽掛懊惱如何辦的搖頭頓足。

年少的想念,還有讀書寫字可以移情,但是老來的怨悔,恐怕再讀再寫也是一樣的噬骨。這滿肚的情懷是留是放?有誰知道?該怎麼辦?

不如丟了罷?

是這樣的嗎?爸爸?

DSCN0382s  

當年父親返鄉、父親丟書,我都不在家,電話中的問候,也從來都講不到這等的心頭話,總是你好我好,電話費貴,早點掛罷。如今書已被丟,人也走了,我再也看不到那一排書的壯觀,也問不到父親的心情如何。一切只有任我猜想,往好往壞,也都只是猜想。

前幾年,跟母親要來了父親的書櫃,倒也不是要放什麼書,只是想要有它做伴。書櫃當然不會告訴我父親當年是怎麼了,它當然也無法代替當年的主人和他的手抄書。但是書成灰燼,靠著記憶,還是存在,生命終了,靠著故事,還可延續。或許只要我想念,只要我珍惜,只要我承接,只要我傳說,父親丟書的心情就能得以撫平,父親這一生的命運也就不是意外,不論留守故鄉或離鄉生根,應該都是父親命運的原路。

也或許這就是傳家之物的意義~生命的故事需要有家人傳說。

於是,現在,我坐在書櫃邊,把父親的這段故事說給兒子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