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沉靜s.jpg 

本文中的旅人指的是目前定居花蓮的版畫家楊炯杕,他在與作者訪談時提到:「無論人生選擇了什麼方向,要不斷的叮嚀自己,堅持理想,不能隨波逐流。雖然這聽來像老生常談,但我們都在和生命賽跑,而且永遠都跑在時間的後頭立定志向了,就算再苦也必須一路堅持。」

文│楊忠銘 圖│楊忠銘、炯杕、林竹君

(上圖作品│沉靜)

1990年12月,一位旅人來到巴黎。在他到達之前,巴黎已經多年冬季無雪,而那一天,景色出奇地令人震攝,寧靜雪白的街道,讓人以為這城一直是這個模樣…輕盈的低溫精靈滿旅人的行李箱,箱裡整齊擺放的工具顏料和畫筆,訴說著一路堅持的信念,靜默且順序地前進,旅人憶起那段剛到巴黎的時光,竟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剛到這城,隨處可見悠古建築,深遠的文化力量重重地敲撞在每一個追求藝術的心靈上。這衝擊,不曾消失過,世代傳承,在追求成長的年輕人身上刻鑿出一道道深刻的痕跡。不同的是,有人刻出失意和挫敗,有人鑿出光芒和勳章。在巴黎,創作者堅毅的眼神,像是日常風景般地散落各地,在美術館、博物館、公園和街角的咖啡廳裡,當然也在外表毫不起眼的各式工作室裏。

旅人談起初到位於巴黎公寓裡的63版畫工作室(Atelier 63),他說:「在不算寬敞的工作室裏,佈置著曾駐足於此的創作者作品,來往的成員不乏知名的藝術家、美術館版畫部門的從業人員、當然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版畫愛好者。坐在工作室角落的木桌上工作時,我常思考著,多少傑出的藝術家曾在這張桌子上刻畫出腦海裡的美好風景,我也應該要努力拼出一番成績才是。」*註1

06印畫中s .jpg 

十五世紀中,一位義大利浣衣女子無意間將濕布衣覆於佛羅倫斯金匠刻鑿過的金屬板上,搥打洗淨的過程中,卻將版上凹陷部分的圖案印壓到布料上,意外呈現出細膩的線條,讓貴族們著迷於其精緻的畫面效果。於是,一張張凹版畫(Intaglio)就這麼掛上皇室貴族的石壁牆垛…

旅人從研磨版面開始,去除油脂、塗佈防腐蝕液,雕刻圖像後浸入酸液中腐蝕出線條圖案,在漫長的過程中,反覆雕琢,直到豐富層次的圖像在銅版上浮現,製版才告一段落。接著,在版上塗上油墨、以織紋細緻的紗布擦版,拭去版面上多餘的油墨,最後將圖版放至壓印機,覆蓋上昨晚就濕潤的紙張。然後,以一種緩和的速度轉動偌大的滾輪。藉由上下滾輪施以巨大壓力,將金屬版上細膩的調子印製在紙上,掀開紙張後第一階段方稱完成,接著還須透過多次的修版再雕刻腐蝕,印製直到滿意為止,一幅凹版蝕刻作品才算完成。

不斷重複著如此繁複的版畫學習歷程,直到旅人起身離開63版畫工作室那張木桌時,已過了三百多個日子。之後兩年,旅人輾轉在工作室與家中持續鑽研,作品中表露出愈漸成熟的凹版技法,開始在歐洲的藝術版圖上,留上足跡。1996年他第一次的版畫個展「私人日記」(Journal Intime*註2在巴黎展出,為期兩個月,讓眾人驚豔。

08Duos.jpg 

↑作品│Duos

02私人日記s.jpg  作品│私人日記

法國國家圖書館版畫典藏室主任培歐,在夏瑪利耶國際版畫三年展*註3的展覽畫冊中,為楊炯杕的版畫作品做了絕妙的詮釋:「他是一位敏感的文人,在一個巴黎郊區平凡廣場的梧桐樹身上,寫下了他私人日記的祕密…楊炯杕是一位具有文化素養的藝術家(已經很少見了)。這必然意味著他的關心重點並不在於追隨潮流,而是為了未來的永恒性在努力,即使永恒仍嫌短暫,但是他將會有極大的潛能持續源遠流長。*註4     

由於一趟希臘之行,炯杕看到了當地連綿的廢墟,深深著迷其中。回到巴黎後幾個月的時間,他的腦海裡常浮現如幻像般的場景:「有時望著房間裡空白的牆面,都會在牆上隱約看見廢墟的影像。」他這麼回憶著。而這樣的悸動就像是一顆未萌芽的種子深埋心中,直到1996年,在歸鄉的旅途中,他重訪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東北角海岸,一路蜿蜒的群山大海,連綿的風景在到達金瓜石的煉銅廠廢墟時,埋藏在他心中的種子終於在腦海中開展出壯闊的景象。

 1999年,經過仔細思考後,原為三組橫幅作品的格局被合為一氣,十二連幅拼接,開始沉緩地製作長達如上圖般總長六公尺的凹版畫作品「時光封印」Le temps scellé*註5。炯杕以細小如繡花針剪的金屬刻針描繪龜山島,神遊在狀闊陰陽海交界,再攀上金瓜石山壁的十三層煉銅廠廢墟,創作過程幾近修行。

04巴黎工作中s.jpg 

2005年,費時六年的「時光封印」作品終於完成。旅人說:「我有一本專屬於時光封印的留言本,在1999年開始創作之初,我在第一頁寫下節錄自達文西手記中的文字─無論多麼傑出偉大的作品,都是由無數的細節所組成,傑出與平凡之差異,往往只是細節的差異,在你掌握所有的細節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我若是能用蝕刻技法來掌握所有我能表達的細節,之後就能夠遊刃有餘地進行其他的創作,因此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儘可能地處理到所有細節。所以在那一段不算短的創作期間我都以此作為準則。」

13.DSC_1023s.jpg 

完成「時光封印」兩年後,旅人楊炯杕回到了家鄉。

某天清晨,在炯杕收集住家周圍的乾草後,太平洋海面上探出頭的日光耀眼又刺人,我們坐在他屋旁的林間享受早餐,望著穿透樹林的光線,聊起他往返巴黎台灣兩地的藝術旅程。

│在台灣和巴黎的生活模式,對你的創作是否產生影響?

旅居巴黎多年,我生活中唯一的重心就是創作,在那樣的環境中文化感受力較強,像是來到一座巨大的藝術殿堂,創作時會有很重的使命感。回到台灣後,因為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有所調整,現在的創作狀態是回歸到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轉化一些平凡的元素,將其化為美好的作品。

其實在巴黎,當地的朋友會是認為我是外國人,但回到台灣,相較於其他藝術家,自己也覺得像個異鄉人。這種矛盾的感受很微妙,到哪裡都像是個陌生人。不過,在巴黎會因為懂得版畫作品的人較多,反而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像是有人懂得你的心事一般。

19虎父犬子s.jpg 作品│虎父犬子

│怎麼看待緩慢冗長的版畫創作過程?

其實版畫的創作過程跟我自己的個性很像,慢慢地思考,想清楚才進行下一步。但是有時候我會想,若是創作能更犀利、更精準,不也蠻好嗎?雖然也曾經嘗試,不過不久就又回到適合本性的狀態。

│我很好奇法國的版畫環境是什麼模樣?

巴黎有著完善的機制環境,像是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版畫典藏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Département des Estampes et de la Photographie),從1537年法蘭西一世頒布" Dépôt légal " 「法定寄存」開始,只要是在法國生產發行的圖像,法律上規定創作者必須要存放一份供圖書館收藏,以利教育或研究之用。

17R0048259s.jpg ↑作品│蝕刻

15風雨前s.jpg ←作品│風雨前

另外,法國境內有非常多的版畫協會和定期的版畫展覽,其目的都是想要保留手工刻畫製版的創作型態,不要讓珍貴的傳統創作形式式微。在巴黎有許多版畫發表的機會有時候一年多達數十次的展覽邀約。歐洲觀眾 重視原創版畫作品背後的精神性和樂趣,而不只是一昧考量作品的利益增值。

版畫創作對你而言的甘苦是什麼?

當作品經歷漫長的刻畫製版,看到完整印製出來的成果時,是很過癮的。創作中痛苦的是被生命時間追著跑,就怕時間流逝來不及捉住靈光乍現的瞬間。

炯杕在版畫創作上的堅毅與他的人文素養,讓我感受到一種對藝術的無盡追求。在巴黎懷想故鄉的景緻,創作出如史詩般的「時光封印」,藉景抒情。在他細膩地刻畫下,宛如將過往的時間封存於作品之中,亦似電影裡的停格場景,深遠綿長,讓人迷醉在時光長河裡。他漫長的旅程仍舊進行著,風景不斷向前推展,讓我們遊走其中,感動回味。

17.霧氣瀰漫林間s.jpg 

台灣東部海岸悠閒的生活步調,讓炯杕暫歇於此,懷著文人的精神與修養,他在花蓮的土地上靜心懷想,醞釀著下一幅動人壯闊的景象。

1炯杕剛到巴黎,尚未確認創作媒材的他,參訪過雕塑、油畫、攝影、版畫的工作室後,決定選擇較不熟悉的媒材,也同時是歐洲藝術文化的看板「凹版蝕刻版畫」,作為他在巴黎學習的主要媒材。

2「私人日記」(Journal Intime)個展中所展出的同名作品:私人日記,是炯杕初到法國的心情寫照,約七個月的日記內容用細小的刻針,節錄雋刻其中,隨著製版的過程將當時的心靈軌跡永久存封於作品之中。枝椏錯綜的梧桐樹因季節轉換而吐露春芽,細膩深刻的抒情語言,於焉成形。

3夏瑪利耶國際版畫三年展:始於1986年的版畫邀請展,是歐維涅省(Auvergne)的首府夏 瑪利耶市,透過三年一次的徵集,由不同國家的評委,邀請世界各地的版畫家共同展出。

4:文字節錄自1996年,藝術家也為藝評的陳美岑所寫「版畫地球村」一文。

5:出生於宜蘭的炯杕,在台灣求學時期,從台北返鄉的路途有兩條,一為內道,即俗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而另一為外徑,是路途較遠但平緩的濱海公路。「時光封印」就是他以返鄉路途的東北角海岸風景為藍圖所創作的作品。「時光封印」這個標題取自於俄國導演安德列‧塔克夫斯基1989年法文版的回憶錄之書名「Le temps scell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