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那些日子我漫步著,在芬蘭.jpg 

圖文│ 陳怡                  

 

作者陳怡君目前是台大國際企業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她也是有容基金會2008年世界新聞攝影展的義工。2008年暑假,她背起行囊,飛向千湖之國「芬蘭」,參加了赫爾辛基大學的暑期課程,也體驗了芬蘭人的生活態度。

 

2008827下午,灰藍色的天空裡飄著雨的苦味,拖著沉甸甸的行囊,我登上駛往機場的巴士。望著窗外搖晃的街景,返鄉的興奮之情與離別的惆悵在心裡交織著。三十天前,我也是滿懷複雜的情緒,望著搖晃的街景,抵達了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每年暑假的旅行是一張我對自己下的「戰帖」,目的地一次比一次遙遠,同行的夥伴一次比一次少。這一次我落腳在靠近世界盡頭的小國─芬蘭,參加赫爾辛基大學的暑期課程,當然也少不了課餘的「探索」芬蘭。芬蘭的遙遠與陌生當然讓親友的擔憂,尤其剛滿二十的我要獨自遠征北國更令家人放不下心。說真得,亞洲直升機父母(1)多餘的擔心時常是子女心頭的壓力

(1)

何謂「直升機父母」?

作者對其定義是來自天下雜誌的報導。簡言之,因為少子化的焦慮與全球化造成未來的不確定感,有一群父母像是直升機一般,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長期的守望,造成過度的介入與焦慮,同時也造成了孩童過度的依賴,連帶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係與社會化發展。
原文出處:
http://www.lcenter.com.tw/trend/SocietyDetail.asp?no=135

03-那些日子我漫步著,在芬蘭.jpg 

在芬蘭的前三天我借宿在媽媽的朋友家裡,她十年前嫁到芬蘭,定居於此。除了帶我認識赫爾辛基市區之外,她也帶我認識了好幾位定居芬蘭的外交人員。一天,我們在回家路上順道拜訪經濟處的江組長。他們住在一棟靠海的小公寓裡,屋內佈置簡潔卻不單調,幾幅充滿後現代美感的水彩和富有設計感的家具點綴著數十坪的空間。簡短的介紹後,江組長的夫人聊起了兩個女兒,她們就像台灣父母夢寐以求的模範小孩一樣─多才多藝、品學兼優。但江太太說她從來不逼迫女兒學習任何「才藝」,如果女兒想學什麼,那都是她們在學校選修的課或興趣使然。在芬蘭人的觀念裡,沒有「才藝」,只有「興趣」。對他們而言,生活即是學習。他們生活在被森林與湖泊包圍的土地,於是他們學習大自然的包容與知足,而陷入黑暗、被冰雪覆蓋的冬季則教導他們忍耐與務實。

 

八月的芬蘭已吹起秋天的涼風,沒有陽光的時候讓來自南方的我直打哆嗦,完全不敢想像冬天會有多冷。然而我卻看到不少娃娃車被擱在陽台上,難道這些父母粗心的將孩子忘在陽台上嗎?一位定居芬蘭的朋友告訴我,即使在冬季,芬蘭人也會把小孩「晾」在陽台,他們不是在虐待小孩,而是藉此培養他們忍受寒冷的能耐,因為在深冬,平均氣溫是零下十幾度的酷寒,所以芬蘭人耐寒的功力必須從小訓練起。

 

我在芬蘭觀察到的親子關係通常是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父母也不會築起圍牆,將他們的小公主、小王子安置在沒有險惡的夢幻之中。芬蘭的父母放手讓孩子去闖、去摸索,因此芬蘭的小孩子總有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

04-那些日子我漫步著,在芬蘭.jpg 

我想芬蘭人種種令台灣人驚嘆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源於親子間的互信。因為父母信任孩子有能力克服他們面對的考驗,所以放心地讓孩子自己探索自己與世界的關連。我想,勇於創新的能力或許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如此自由與互信的教育環境下培養出來的。

 

在芬蘭的一個月裡,我愛上了散步。個性急躁的我從不覺得散步是件輕鬆的事,既然有更快的交通工具何需浪費時間?但我發現獨自漫步的悠閒,沒有令我緊張的時間壓力,也沒有緊迫盯人的催促,讓我更能用心去認識一個城市。無論是走向白教堂宛若通天的長長石階或在熙來攘往的港口市集,每一個轉角都有令我駐足凝望的美景。

 我想,愛上散步不只是因為開始懂得享受悠閒,更因為我愛上芬蘭的「距離」。身在人口稠密的台灣,隨時都得在人群裡穿梭,努力為自己擠出容身之處,窒息感阻礙思考,人人都好像永遠追著掌握不了的時間,最後氣喘吁吁地草草結束疲憊的一天。芬蘭則不然! 它地廣人稀、人口只有台灣0.22倍,國土面積卻是台灣的九倍多,所以很自然地,每個人享有足夠的個人空間,即使在觀光旺季,走在街上也覺得輕鬆自在。

 

自然環境形塑了芬蘭重視個人以及平等的文化。從許多公共設施的設計可以看出他們的價值觀,像是一般馬路被分為三部份,車道之外還有人行道與腳踏車道,每種交通工具都適得其所,互不干擾。公車與電車裡都有特別設計給輪椅與娃娃車的區域,而且推著娃娃車去搭公車與電車都是免費的。此外,芬蘭的罰款金額是按照所得的比例,聽說有一位科技新貴的超速罰鍰竟高達台幣兩百多萬,因為他們認為犯錯的人應該不分貧富都受到同等痛苦的處罰。至於照顧弱勢與平等的待人精神,當然是無所不在的!

 

其實,飽受戰火才獨立且強敵環伺的芬蘭和台灣有著相似的處境,但它的確在許多地方勝過我們,比如它選擇以務實的態度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並建立自己在歐亞之間扮演溝通橋樑的地位,芬蘭是個自信十足的民族。以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看它時,我認為台灣人最需要學習的是芬蘭人的自信,因為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找到在世界的立足點。

06-那些日子我漫步著,在芬蘭.jpg                

 

 這一個月我漫步在國境之極的羅凡尼米(Rovaniemi)探訪聖誕老公公故鄉、跨過麋鹿與沙米人遷徙的北極圈、乘坐駛過千湖圍繞的小鎮庫歐皮歐(Kuopio)的小船、探遊八百多年前芬蘭文化發源古城土庫(Turku)和以設計與文化揚名的首都赫爾辛基消磨在石階與磚道的時光成了此行最值得回味的片刻。我的心,敏銳地觀察「文化差異」,思緒馳騁於芬蘭澄澈的藍天,思考著這個國家是怎麼樣在短短十幾年間從工業國家躍升成文化創意產業活躍的國家,而我們又要如何看待並借鏡芬蘭能以小國之姿崛起於世界舞台?

 

望著車窗外搖晃的街景,佈滿足跡的街道彷彿還留著我的殘影。那些日子我漫步著,在芬蘭,在充滿文化差異的鴻溝之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den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